首页

校花诗蔓

时间:2025-05-24 23:57:18 作者:外媒:南非一金矿突发事故 约300名矿工被困井下 浏览量:72343

  凡人微光,最为璀璨。

  近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北十堰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他们是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

  感动有力量,平凡亦闪光。每位“中国好人”都是闪亮的精神坐标、奋进的精神旗帜。30多年坚守海上救援的“渔家子弟”董建海,身残志坚、自立自强,不计报酬无私助人;自愿守护烈士英灵43载的退伍老兵顾平,积极保护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报效国家、一生奉献”的铿锵誓言;奋战在防汛抢险救灾一线的“90后”基层干部李东,在生死关头毫不犹豫把同事推向岸边,却将青春永远定格在滔滔洪流中……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名字、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坚持不懈做好每一件“小事”;或许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却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生动展现了平凡英雄的不平凡之处,集中体现了千千万万身边好人爱党爱国、感恩奋进的时代风貌。

  中国好人,鼓舞你我;凡人善举,激发共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今日之神州大地,望田间沃野,“中国饭碗”越端越牢;看科技创新,“国之重器”捷报频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察民生福祉,就业形势长期稳定、社会保障坚实有力……亮眼的成绩、幸福的生活都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担当奉献。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遇到各种“娄山关”“硬骨头”,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中国好人”为榜样,把精神的洗礼化作奋斗的动力、将灵魂的触动变为实际的行动,方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中国好人”身上闪耀的光芒、展现的品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感动与尊敬,也让我们看到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新征程上,学习“好人”事迹,就是要时刻胸怀“国之大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锚定“与祖国共前进”的人生方向,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礼赞“好人”善举,就是要镌刻“为梦想共奋斗”的奋斗足迹,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本职岗位上用勤奋践行初心使命,于平凡工作中以坚守铸就不凡人生,用更加饱满的状态、更为务实的作风成就更多奋进中国的时代感动、精彩华章。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今天,我们礼赞“中国好人”、致敬“凡人微光”,就是要把温暖的感动化为奋进的行动,激励更多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登上一座又一座山巅、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人民论坛网 作者:刘鑫 胡明越)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快讯:韩国国会未通过针对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

作为重庆市高速公路、水运建设的“主力军”,重庆高速集团11日发布消息称,目前,由该集团全资、控股的20个高速公路、水运建设项目(其中,高速公路项目14个、水运项目6个)2024年计划投资310亿元,截至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13%,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00”后工作不满2年拟任副局长?当地回应质疑

刘丹凭借十余载的调解功底,独创“三四”工作法(“三”是“三到位”——倾听诉求到位、焦点归纳到位、解决问题到位;“四”是巧用减法定律,给情绪减压;活用加法思维,给思想加理;常用乘法原理,多主体联调;善用平衡公式,促事心双解),每年调解案件数量占法庭案件总数的30%。

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峰值已过 它是如何搅动全球气候的?专家解读→

正在接受培训的圈养大熊猫的幼仔,最近就跟着妈妈一起解锁了新技能。闸门一开,“田田”母子一前一后灵敏地爬上陡坡,开始“考察”新环境。不一会儿,它们就钻进了丛林中。未来一年多,幼仔将由妈妈带领,继续学习空间识别、天敌识别、觅食、寻找水源、躲避危险等生存技能。

广西岑溪突发山洪灾害 已致2人死亡

澳大利亚影子国防部长安德鲁·哈斯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澳中在经济、贸易、文化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存在共同利益。两国维持友好关系、相互尊重和持续对话至关重要。

陕西为中外企业“牵线搭桥” 拓农业合作新路径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并以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的时代责任。在此背景下,“教育何为、教育何往”成为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面向未来,教育发展的方位在哪里,方向是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应该怎样精准发力、把握哪些关键点,才能走好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记者日前专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杨小微,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